不會下廚沒關係,但若能煮出蓬鬆Q軟的白飯,那絕對讓人對你跪地崇拜!煮白飯最讓人傷腦筋的就是米和水的比例到底怎麼抓?水要加多少?不同的米難道有不同的煮法?就讓專家來告訴你如何4步驟煮出好吃、鬆軟又彈牙的超美味白飯吧!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加水量是煮白飯關鍵
煮飯時究竟該加入多少水?無論是短型米、印度香米、糙米或野米,不同種類的米所能吸收的水分量都差不多。我們煮長型米、糙米和野米時會加入更多水的真正理由在於,這些類型的米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煮熟,而在此同時,煮米水會持續蒸發。雖然大部分品種的米能吸收的水量可達本身重量的3倍,但加的水量過多的話,會煮出溼黏軟爛的米飯。
▲想要煮出好吃的白飯,加入多少水量成為至關重要的關鍵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建議水高出米面2.5公分
不管要烹煮的是哪種米,要煮出熟度剛好的飯(稍結實、不會太黏),先加入1:1的水量,接著再多放一些水以備蒸發用。以白米來說,合理的「蒸發水量」,應該添加到高出米面2.5公分(1吋)。但是還得留意一件事,若使用口徑較大的鍋子,水分會蒸發更快,因此必須添加較多的水量。煮飯時會蒸發掉多少的水量,跟米量無關,而是取決於煮飯鍋的形狀和口徑大小,應該加水到超過米面,這是以備蒸發的水量。
▲不管要烹煮的是哪種米,合理的「蒸發水量」應該加水到高出米面2.5公分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看更多:冷飯加熱要注意!剩飯超過「這天數」,專家示警再加熱「恐吃下一堆毒素」
煮出蓬鬆米飯訣竅
可有絕不失手、煮出蓬鬆米飯的訣竅?只要遵照幾個簡單原則就能煮出不軟爛的米飯。米粒必須在熱水裡加熱到溫度65℃以上,水才能夠進入結構緊密的堅硬澱粉粒,將米粒轉變為柔軟、可食的膠體狀,這個過程稱為「糊化」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大量的澱粉會從米粒滲出,融入煮米水裡,導致水變得渾濁。充滿澱粉的煮米水一旦冷卻,會在米粒表面形成黏糊的澱粉層。要煮出蓬鬆的米飯,得先洗掉多餘的澱粉,而且切勿將長型米浸泡一整夜,因為吸飽水分的米很容易被煮到溼黏軟爛。另外,也務必要加入適當的水量。
▲要煮出蓬鬆的米飯,得先洗掉多餘的澱粉(圖),而且切勿將長型米浸泡一整夜,因為吸飽水分的米很容易被煮到溼黏軟爛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4步驟煮出Q軟彈牙白飯
要用長型米煮出蓬鬆飽滿、粒粒分明的米飯,你唯一需要的器具是1只蓋子與鍋身密合度好的鍋子。先用高溫水加熱米粒,煮到米的澱粉開始糊化,接著轉為蒸煮,鍋中充滿澱粉的煮米水會全部被米粒吸收,不會在它們表面形成有黏性的澱粉層。實作如下:
步驟1:去除多餘澱粉
先淘米將表面澱粉洗掉,這個步驟可減少米飯的黏性。將450公克的長型米放入篩網,直接在水龍頭下以流水沖洗至水清。洗米也可去除灰塵和雜質,但是不要過度淘洗,以免把芳香風味分子也一併洗掉了。
步驟2:澱粉糊化
將洗好的米倒入加水的鍋子裡,然後加水到高出米面2.5公分,多放的水是供蒸發的水量。先不加蓋,開火將水煮滾。當米粒加熱到溫度65℃,澱粉開始吸水膨脹,進而軟化或糊化。
步驟3:吸收水分
待鍋內的水幾乎已煮乾,而米粒也已經軟化時,改以蒸的方式讓米粒吸收鍋中剩下的水分。蓋上與鍋身密合的鍋蓋,轉文火,再烹煮15分鐘,直到所有的水分被米吸收。這個階段絕不可打開鍋蓋,以免蒸氣溢散,也不可攪拌米。
步驟4:靜置到粒粒分明
待鍋內的水完全被米飯吸收後,即可將鍋子離火,以免煮過頭。不掀鍋蓋,靜置10分鐘以上。在熱米逐漸冷卻時,已軟化的澱粉粒會回復堅實(稱為「回凝」,retrogradation),因此米粒會呈現粒粒分明的狀態。在上桌前,用叉子輕輕把米飯挖鬆。
▲只要照著以上4步驟輕鬆煮,好吃絕不失敗的白飯即刻上桌。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