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美食+1!《食尚玩家》來到艋舺華西街,這裡有家50多年的古早味甜湯,萬華人從小喝到大。這家甜湯鋪不僅見證了艋舺的興衰與起落,更是當地人一年四季都會光顧的甜湯店;網友甚至驚訝,下午1:00開賣,經典品項如米糕桂圓粥、紅豆米糕粥、花生湯等,大概4點多就完售,來太晚絕對喝不到!還在等什麼,小編要先去買1碗了~下載食尚APP,天天免費抽大獎!
紅豆米糕粥香甜軟糯
如果散步到台北市的貴陽街與華西街北段交叉口,不難發現一排窄瘦的2層樓紅磚連棟洋房,洋房1樓前路邊攤陣列,路邊攤中段正是阿猜嬤甜湯鋪。此時,如果找張板凳坐下,點1碗紅豆米糕粥(55元),香甜軟糯的湯盛裝好,老闆會簡單詢問需不需要加米酒,獲得首肯,便執小瓶在碗中輕輕一點,綴上酒香,像某種引人入勝的古老儀式。
▲萬華在地50多年老字號阿猜嬤甜湯,價目表以木牌呈現,客人可以直接坐在檯前享用甜湯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▲熱騰騰的甜粥正1瓢1瓢盛進瓷碗裡,為冷冷的冬天增添許多暖意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▲香甜軟糯的甜粥已經盛好,將米酒小瓶在碗中輕輕一點,綴上酒香,1碗熱呼呼的「紅豆米糕粥」準備上桌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看更多:85元就能嗑!華西街「滿料佛跳牆」1人也能吃,塞入大塊芋頭、排骨CP值爆表
2代老闆是斜槓阿伯
粥糜與紅豆湯,金棕與硃紅的色塊端在巴掌大的青花瓷碗裡,顯得特別好看,幾乎貴氣,即便是這樣的家常小吃。盛粥的青花碗內上緣綴有1圈藍線,外身印有青花和式圖騰,碗身斜直,不似大多數的生意碗有弧線腰身,分明是清輝窯早期的產品。阿猜嬤甜湯鋪第2代經營者柯得隆是正港艋舺人,信手拈來盡是艋舺與小吃文化的來歷,故事細節充滿庶民生活的人性與氣味。留著山羊鬍的他是新世紀的斜槓阿伯,大半生做小吃,當過銀行員,喜歡街拍並參與地方文史工作,也喜歡起個大早慢條斯理地備料,讓甜湯慢慢熬。
▲同樣也是必點的招牌「米糕桂圓粥」(45元),金棕與硃紅的色塊端在巴掌大的青花瓷碗裡,桂圓香氣超濃郁,入口米粒Q軟又順口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▲花生湯泡餅(80元)中的花生都是手工挑選,吃起來Q軟綿鬆,湯頭甜得剛好,絕不會死甜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甜湯以瓷碗盛裝代表尊重
在店裡放音樂,讓光線敞亮,或者世代使用瓷碗,都是對客人的尊重,「我們對客人的尊重從空間表現出來。」聊天的時候,阿隆揭開檯前瀝水兼收納籃上的防塵布介紹自家用碗,盆內各式小吃碗洗得乾淨、排列整齊,他若有所思地說:「有店家使用美耐皿,洗碗的時候用丟的,丟得喀哩喀拉響……但洗碗的態度也應該畢恭畢敬。」阿隆做事嚴謹,有次攤前來了1位法國背包客,坐在攤檯前啃食胡椒餅,他委婉地告訴對方檯面上的食物都是素食,如果要吃肉餅,請到隔壁座位區,背包客欣然配合。阿隆自承自己不喜歡客人帶外食進來,因為「有時候外來的氣味充斥空間會壞了甜湯本味。」
▲想要單喝紅豆湯(45元)也沒問題,湯中紅豆粒粒分明,想要再加小湯圓也可以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▲如果器皿足以顯現一家店的身世,阿猜嬤用過的食器羅列排開,幾乎是台灣小吃碗的濃縮進化史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以母親之名熬煮甜湯
2005年,看起來慈祥和藹一如以往的阿猜嬤被診斷出失智症,關於華西街的記憶都將漸漸流失在遺忘之河。阿隆仍經常帶著母親到甜湯店裡,這條街與這條街上的人都還記得她。2020年,阿猜嬤離開人世。現在,阿隆以母親之名繼續熬著甜湯,喜歡收集老件的他仍守著阿嬤早年擺攤時放膨餅的玻璃罐、一些老碗碟。阿猜嬤甜湯鋪所在的紅磚洋房現在是華西街僅存的完整歷史建物,站在華西街的尾端,沒有華麗觀光夜市頂棚庇蔭,難免日曬雨淋,但也迎接更多的風,看得見更多的雲。「淡水河若清,艋舺就興。」這是阿隆擺在心底最好的願望,最終他期待能擴大社區參與,凝聚共識推動新店溪艋舺段之整治。完成大片的理想之路漫漫,顧好自家的老店、爐前1碗甜湯,這是個起點。
▲阿猜嬤甜湯的店址正巧位於艋舺的起點,艋舺與華西街的時代變遷,全都濃縮在1碗甜湯裡。(圖片來源:《小吃碗上外太空》)
【做好防疫 請佩戴口罩勤洗手】